• (1488—1565)浙江仁和人,字懋学,一字子登,号青门山人。身本贵介,志则清真,野服山中,浪游海外,诗篇雅调,人称江湖诗人第一流。好古名画,摩挲有得,援笔挥洒,风神气韵绝妙。有《青门诗集》、《唾窗集》。...
  • 清朝释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清代安徽歙县人,少孤贫,母亡后不婚不宦,明亡之后游武夷山,在此出家为僧,后归黄山,往来云谷、慈光二寺,又游雁宕匡庐。 [3]工画,尤以黄山松石为奇,有《画偈》一卷,为新安画派宗师,与石涛、石溪并称清初三大名僧画家。他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是新安画派的领袖。...
  •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其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为父庐墓三年。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所在今福建莆田)通判,因体弱多病而辞职。筑室故乡屏山下潭溪边,号病翁,人称屏山先生。《宋史》有传。1147年(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文靖。有《屏山集》二十卷。《疆村丛书》辑其《屏山词》一卷。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 ...
  • (?—1645)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彝仲。好古博学,工诗文。与陈子龙等结几社,与复社相应和。崇祯十年,与陈子龙同第进士。授长乐知县,善决疑狱。南明弘光时官吏部考功司主事,未就职。南都亡后,入总兵吴志葵军抚清,无成。闻侯峒曾死,为经纪其丧。事毕,自沉松塘死。...
  • 褚生,南宋宋恭帝德祐时太学生,词人。...
  • 梁佩兰(1629 ~1705)清初诗人。字芝五,号药亭、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洲,广东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归,结社南湖,诗酒自酬。其诗歌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 著有《六莹堂前后集》等。...
  • 刘敏中(1243—1318) ,元代文学家,字端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至元以后,历任监察御史、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集贤学士、河南省参知政事、淮西肃政廉访使、山东宣慰使、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因病还归乡里。能诗、词、文,著有《中庵集》。《全元散曲》录其小令二首。...
  • 孟昶[cha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
  • 左延年,三国魏时诗人、音乐家。魏文帝、明帝时,曾改制旧乐,以善新声受宠。《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三首。...
  • 褚翔(505—548),字世举,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仕梁武帝时代,为官清正自持,历有善政,累迁至吏部尚书。太清二年(548),丁母忧,哀伤过度而卒。其诗仅存一首。...
  • 王筠(481—549),南朝梁诗人,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幼年清静好学,少负才名,被沈约称为当今王粲。仕梁历任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度支尚书等职。善用强韵,诗格妍美。自辑其文,以一官为一集,每集十卷,末集三十卷,共一百卷。文人以官职为集名,自王筠始。明人辑有《王詹事集》。...
  • 薛泳,字沂叔,一字叔似,海宁(今属浙江)人。尝从赵师秀学诗。后久客江湖,濒老归乡。事见《阆风集》卷一○《刘士元诗序》、《深雪偶谈》。...
  • (1611—1680)明末清初江南上元人,早年育于湘潭周氏,冒姓周,字景虞,号九烟。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明亡不仕,自称黄人,字略似,号半非,别号圃庵、汰沃主人、笑苍道人。寄寓南浔马家巷。工诗文、书画、篆刻。康熙十九年端午节,在南浔投水自杀。著有《刍狗斋集》、《梦史》、《圃庵诗集》、《百家姓编》、《人天乐传奇》等。...
  •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 陆叡(?-1266),字景思,号云西,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淳佑中沿江制置使参议。宝祐五年(1257),白礼部员外郎除秘书少监,又除起居舍人。后历官集英殿修撰、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兼淮西总领。《全宋词》存其词三首。...
  •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坐桂阳之乱诛死。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所做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诗风质朴。吴迈远是南朝宋诗人,属于元嘉体到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作家。刘宋一代,虽然未能形成像后来齐、梁时代那样大规模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但向后者过渡的痕迹已较为明显。宋武帝刘裕就经常诏命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宋书》及《南史》多有记载。...
  • 吴淑贞,宋宫人。宋亡时被掳,羁留北地。后不知所终。...
  • 楼枎(生卒年不详),字叔茂,号梅麓,鄞(今浙江宁波)人。楼钥之孙。理宗端平中(1234—1236)任沿江制置司干官。淳祐年间(1241—1252)知泰州、邵武。约卒于理宗宝祐以前。存词三首。...
  • (1402—1456)明江西临川人,字寿卿。宣德末荐授仁和县训导,后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实录。未几得疾卒。博通经史,工诗,善古文,亦能书,得欧阳询法。有《东轩集》。...
  • 赵与仁(生卒年不详),字元父,号学舟,燕王赵德昭裔孙,赵希挺长子。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宋末为临安府判官。与周密以词唱和。元元贞二年(1296)起为常德路学教授,改辰州教授。...
  • 李泂(1274年—1334年),字溉之,膝州人。曾为姚燧举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累官至奎章阁承旨学士。曾参加《经世大典》的修纂。书成后因病辞官,据说其骨骼清异,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如冰玉,唇如渥丹,曾于济南居所建天心水面亭,后又于大明湖畔建剐墅超然楼。李洞天赋秉异,文思一起,下笔如神,尝自比于李白。其有文集四十卷,所著之文新颖奇变又务理分明,《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 元代散曲作家。名风。生卒年不详,与张可久为同时代人。做过转运判官。《太和正音谱》列为词林英杰。张可久《新乐府》有《清江引》三首,乃系在张子坚席上所作。张宪《玉笥集》卷八有《挽张子坚》诗曰:文仅典州郡,武徒经乱离。异书肥白蠹,雄剑吼苍螭。身冷家人散,门荒过客悲。忠魂倘为厉,犹可捍城危。今仅存小令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