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形式:
不限 文言文
金朝 元好问

戊子冬十月,长寿新居成。仲经张君,从余ト邻,得王氏之败屋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君为之补罅漏,治芜秽,盖十日而后可居。荜门圭窦,故事毕举。取“君子素其位而行”之义,名曰“行斋”,而乞文于予。予以为士之贫,至于君极矣。无禄以为养,无田以为食,无僮仆为之负贩,无子弟为之奔走,无好事者为之谋缓急而助薄少,率赀资无旬日计。泰然以闭户读书为业。不以为失次,而以为当然;不以为怨,不以为忧,而又且以为乐也。然而不谓之无愧其名也而可乎?乃为赋云:
赋分在人,如物有常。反鹤与凫,无益短长。カ有可求,胜天不祥。福不盈睫,一败莫偿。莫养难心,操存舍亡。出人无时兮,莫知其乡。饱饥有时而激怒兮,殆豢虎之贻殃。我思古人,动静有方。静以养虚,刚以作强。辱以处污,愚以退藏。屹中立而不倚,溯横溃而独障。直钩磻渓之鱼,秃节单于之羊。有漆身以为厉,有披发而为狂。仕污世而执翿,徇殊俗而解裳。太阿存兼善之达,缊袍有不求之臧。唯夫长剑大冠,以揖让主人之前者若固有,故木食涧饮,虽至于劳筋骨而饿体肤者为无伤。古有之:居不隐者志不广,身不抑者志不扬。士固有遁世而不复见,然愈掩而愈彰。南山苍苍,北风雨霜。有兰不凋,俟春而芳。伟哉!造物又将发吾子之幽光邪 。

527
唐代 高适

天宝初,有自滑台奉太守李公《鹘赋》以垂示。适越在草野,才无能为,尚怀知音,遂作《鹘赋》,其辞曰:
夫何鹘之为用?置之则已,纵之无匹。怀果断之沈潜,任情性之敏疾。头小而锐,气雄而逸;貌耿介以凌霜,目精明而点漆。想像辽远,孤贞深密;将必取而乃回,若受词而无失。当白帝之用事,下青霄而委质;乃顺节而勃然,因指纵而挺出 。
严冬欲雪,蔓草初焚;野莽荡而风紧,天峥嵘而日曛。忿顽兔之狡伏,耻高鸟之成群。始灭没而略地,忽升腾而彗云;翻决裂以电掣,皆披靡而星分。奔走者折胁而绝脰,鸣噪者血洒而毛纷。虽百中而自我,终一呼而在君。
夫其左右更进,纵横发迹;埽窟穴之凌兢,振荆榛之淅沥。翕六翮以直上,交双指以迅击;合连弩之庆机,类鸣髀之破的。豁尔胸臆,伊何凌厉以爽朗?曾莫虿芥,岂虞夷险之怵惕?
观其所获多有,得用非媒;历阊阖以肃穆,翊钩陈以环回。幸耀光于蒐狩,承翦拂于楼台;望凤沼而轻举,纷羽族以惊猜。路杳杳而何向?云茫茫而不开,莺出谷而徒尔,鹤乘轩而何哉?彼怀毅勇轗轲而弃置,胡不效其闲,关而徘徊 ?
尔乃顾恩有地,恋主多情;念层空而不起,托虚室而无惊。雅节表于能让,义心激于效诚。势愈高而下急,体弥重而飞轻。戢羽翼以受命,若肝胆之必呈;嗟日月之云迈,犹羁縻而见婴 。
别有横大海而径度,顺长风而一写;投足眇于岩巅,脱身逸于弋者。冰落落以凝闭,雪皑皑而飘洒;谅坚锐之特然,宁苦寒以求舍。匪聚食以祈满,聊击群以自假;比元豹之潜形,同幽人之在野。矧其升巢绝壁,独立危条;心倏忽于万里 ,思超遥于九霄。岂外物之能慕,曷凡禽之见邀?未知鸳鹭之所以,孰与夫鹏鷃之逍遥云尔哉!

87
南北朝 颜之推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
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
内诸夏而外夷狄,骤五帝而驰三王。
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摧以云亡。
哀赵武之作孽,怪汉灵之不祥。
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
瀍涧鞠成沙漠,神华泯为龙荒。
吾王所以东运,我祖于是南翔。
去琅邪之迁越,宅金陵之旧章。
作羽仪于新邑,树?梓于水乡。
传清白而勿替,守法度而不忘。
逮微躬之九叶,颓世济之声芳。
问我良之安在,钟厌恶于有梁。
养传翼之飞兽,子贪心之野狼。
初召祸于绝域,重发衅于萧墙。
虽万里而作限,聊一苇而可航。
指金阙以长铩,向王路而蹶张。
勤王逾于十万,曾不解其搤吭。
嗟将相之骨鲠,皆屈体于犬羊。
武皇忽以厌世,白日黯而无光。
既享国而五十,何克终而弗康。
嗣君听于巨猾,每凛然而负芒。
自东晋之违难,寓礼乐于江湘。
迄此几于三百,左衽浃于四方。
咏苦胡而永叹,吟微管而增伤。
世祖赫其斯怒,奋大义于沮漳。
授犀函与鹤膝,建飞云及艅艎。
北征兵于汉曲,南发餫于衡阳。
昔承华之宾帝,实兄亡而弟及。
逮皇孙之失宠,叹扶车之不立。
间王道之多难,各求私于京邑。
襄阳阻其铜符,长沙闭其玉粒。
遽自战于其地,岂大勋之暇集。
子既殒而侄攻,昆亦围而叔袭。
褚乘城而宵下,杜倒戈而夜入。
行路弯弓而含笑,骨肉相诛而涕泣。
周旦其犹病诸,孝武悔而焉及。
方幕府之事殷,谬见择于人群。
未成冠而登仕,财解履以从军。
非社稷之能卫,□□□□□□。
仅书记于阶闼,罕羽翼于风云。
及荆王之定霸,始仇耻而图雪。
舟师次乎武昌,抚军镇于夏汭。
滥充选于多士,在参戎之盛列。
惭四百之调护,厕六友之谈说。
虽形就而心和,匪余怀之所说。
繄深宫之生贵,矧垂堂与倚衡。
欲推心以厉物,树幼齿以先声。
忾敷求之不器,乃画地而取名。
仗御武于文吏,委军政于儒生。
值白波之猝骇,逢赤舌之烧城。
王凝坐而对寇,向栩拱以临兵。
莫不变猿而化鹄,皆自取首以破脑。
将睥睨于渚宫,先凭陵于他道。
懿永宁之龙蟠,奇护军之电扫。
奔虏快其余毒,缧囚膏乎野草。
幸先生之无劝,赖滕公之我保。
剟鬼录于岱宗,召归魂于苍昊。
荷性命之重赐,衔若人以终老。
贼弃甲而来复,肆觜距之雕鸢。
积假履而弑帝,凭衣雾以上天。
用速灾于四月,奚闻道之十年。
就狄俘于旧壤,陷戎俗而来旋。
慨黍离于清庙,怆秀麦于空廛。
鼖鼓卧而不考,景钟毁而莫悬。
野萧条以横骨,邑阒寂而无烟。
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独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
经长干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
深燕雀之余思,感桑梓之遗虔。
得此心于尼甫,信兹言乎仲宣。
逖西土之有众,资方叔以薄伐。
抚明剑而雷咤,振雄旗而云窣。
千里追其飞走,三载穷于巢窟。
屠蚩尤于东郡,挂郅支于北阙。
吊幽魂之冤枉,扫园陵之芜没。
殷道是以再兴,夏祀于焉不忽。
但遗恨于炎昆,火延宫而累月。
指余棹于两东,侍升坛而五让。
钦汉官之复睹,赴楚民之有望。
摄绛衣以奏言,忝黄散于官谤。
或校石渠之文,时参柏梁之唱。
顾甂瓯之不算,濯波涛而无量。
属潇湘之负罪,兼岷峨而自王。
伫既定以鸣鸾,修东都之大状。
惊北风之复起,惨南歌之不畅。
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
徒有道而师直,翻无名之不抗。
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炀。
溥天之下,斯文尽丧。
怜婴孺之何辜,矜老疾之无状。
夺诸怀而弃草,踣于涂而受掠。
冤乘舆之残酷,轸人神之无状。
载下车以黜丧,掩桐棺之藁葬。
云无心以容与,风怀愤而憀悢。
井伯饮牛于秦中,子卿牧羊于海上。
留钏之妻,人衔其断绝;击磬之子,家缠其悲怆。
小臣耻其独死,实有愧于胡颜。
牵疴疻而就路,策驽蹇以入关。
下无景而属蹈,上有寻而亟搴。
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
若乃玄牛之旌,九龙之路。
土圭测影,璿玑审度。
或先圣之规模,乍前王之典故。
与神鼎而偕没,切仙宫之永慕。
尔其十六国之风教,七十代之州壤。
接耳目而不通,咏图书而可想。
何黎氓之匪昔,徒山川之犹曩。
每结思于江湖,将取弊于落网。
聆代竹之哀怨,听出塞之嘹朗。
对皓月以增愁,临芳樽而无赏。
自太清之内衅,彼天齐而外侵。
始蹙国于淮浒,遂压境于江浔。
获仁厚之麟角,克俊秀之南金。
爰众旅而纳主,车五百以夐临。
返季子之观乐,释钟仪之鼓琴。
窃闻风而清耳,倾见日之归心。
试拂蓍以贞筮,遇交泰之吉林。
譬欲秦而更楚,假南路于东寻。
乘龙门之一曲,历砥柱之双岑。
冰夷风薄而雷吼,阳侯山载而谷沉。
侔挈龟以凭浚,类斩蛟而赴深。
昏扬舲于分陕,曙结缆于河阴。
追风飚之逸气,从忠信以行吟。
遭厄命而事旋,旧国从于采芑。
先废君而诛相,讫变朝而易市。
遂留滞于漳滨,私自怜其何已。
谢黄鹄之回集,恧翠凤之高峙。
曾微令思之对,空窃彦先之仕。
纂书盛化之旁,待诏崇文之里。
珥貂蝉而就列,执麾盖以入齿。
款一相之故人,贺万乘之知己。
只夜语之见忌,宁怀刷之足恃。
谏谮言之矛戟,惕险情之山水。
由重裘以寒胜,用去薪而沸止。
子武成之燕翼,遵春坊而原始。
唯骄奢之是修,亦佞臣之云使。
惜染丝之良质,惰琢玉之遗祉。
用夷吾而治臻,昵狄牙而乱起。
城怠荒于度政,惋驱除之神速。
肇平阳之烂鱼,次太原之破竹。
实未改于弦望,遂□□□□□。
及都□而升降,怀坟墓之沦覆。
迷识主而状人,竞已栖而择木。
六马纷其颠沛,千官散于奔逐。
无寒瓜以疗饥,靡秋萤而照宿。
仇敌起于舟中,胡越生于辇毂。
壮安德之一战,邀文物之余福。
尸狼藉其如莽,血玄黄以成谷。
天命纵不可再来,犹贤死庙而恸哭。
乃诏余以典郡,据要路而问津。
斯呼航而济水,郊乡导于善邻。
不羞寄公之礼,愿为式微之宾。
忽成言而中悔,矫阴疏而阳亲。
信谄谋于公王,竞受陷于奸臣。
曩九围以制命,今八尺而由人。
四七之期必尽,百六之数溘屯。
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
鸟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
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
夫有过而自讼,始发蒙于天真。
远绝圣而弃智,妄锁义以羁仁。
举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
既衔石以填海,终荷戟以入秦。
亡寿陵之故步,临大行以逡巡。
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人。
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
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
尧舜不能荣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
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
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

454
唐代 杜甫

天宝中,上冬幸华清宫。甫因至兽坊,怪天狗院列在诸兽院之上。胡人云:“此其兽猛健无与比者。”甫壮而赋之,尚恨其与凡兽相近。亦借天狗以寄慨。词曰:
澹华清之莘莘漠漠,而山殿戌削,缥焉天风,崛乎回薄。上扬云旓兮,下列猛兽。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忽不乐虽万夫不敢前兮,非胡人焉能知其去就。向若铁柱攲而金锁断兮,事未可救。瞥流沙而归月窟兮,斯岂逾昼。日食君之鲜肥兮,性刚简而清瘦。敏于一掷,威解两斗,终无自私,必不虚透。尝观乎副君暇豫,奉命于畋,则蚩尤之伦,已脚渭戟泾,提挈丘陵,与南山周旋,而慢围者戮,实禽有所穿。伊鹰隼之不制兮,呵犬豹以相躔。蹙乾坤之翕习兮,望麋鹿而飘然。由是天狗捷来,发自于左,顿六军之苍黄兮,劈万马以超过。材官未及唱,野虞未及和,冏髇矢与流星兮,围要害而俱破。洎千蹄之迸集兮,始拗怒以相贺。真雄姿之自异兮,已历块而高卧。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甘以为大。既而群有噉咋,势争割据。垂小亡而大伤兮,翻投迹以来预。划雷殷而有声兮,纷胆破而何遽?似爪牙之便秃兮,无魂魄以自助。各弭耳低回,闭目而去。每岁,天子骑白日,御东山,百兽踿跄以皆从兮,肆猛仡铦锐乎其间。夫灵物固不合多兮,胡役役随此辈而往还?惟昔西域之远致兮,圣人为之豁迎风,虚露寒,体苍虬,轧金盘。初一顾而雄才称是兮,召群公与之俱观。宜其立阊阖而吼紫微兮,却妖孽而不得上干。时驻君之玉辇兮,近奉君之渥欢。使狊处而谁何兮,备周垣而辛酸。彼用事之意然兮,匪至尊之赏阑。仰千门之崚嶒兮,觉行路之艰难。惧精爽之衰落兮,惊岁月之忽殚。顾同侪之甚少兮,混非类以摧残。偶快意于校猎兮,尤见疑于蹻捷。此乃独步受之于天兮,孰知群材之所不接。且置身之暴露兮,遭纵观之稠叠。俗眼空多,生涯未惬 。吾君倘忆耳尖之有长毛兮,宁久被斯人终日驯狎已。

344
先秦 宋玉

余尝观于衡山之阳,见奇筱、异干、罕节、间枝之丛生也。其处磅磄千仞,绝溪凌阜,隆崛万丈,盘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其阴则积雪凝霜,雾露生焉;其东则朱天皓日,素朝明焉;其南则盛夏清彻,春阳荣焉;其西则凉风游旋,吸逮存焉。斡枝洞长,桀出有良。名高师旷,将为《阳春》、《北鄙》、《白雪》之曲。假涂南国,至此山,望其丛生,见其异形,曰命陪乘,取其雄焉。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于是乃使王尔、公输之徒,合妙意,较敏手,遂以为笛。
于是天旋少阴,白日西靡。命严春,使叔子。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赫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歌《伐檀》,号《孤子》,发久转,舒积郁。其为幽也,甚乎!怀永抱绝,丧夫天,亡稚子。纤悲微痛,毒离肌肠腠理。激叫入青云,慷慨切穷士,度曲羊肠坂,揆殃振奔逸。游泆志,列弦节,武毅发,沉忧结,呵鹰扬,叱太一,声淫淫以黯黮,气旁合而争出。歌壮士之必往,悲猛勇乎飘疾。“麦秀渐渐兮”,鸟声革翼。招伯奇于凉阴,追申子于晋域。夫奇曲雅乐,所以禁淫也;锦绣黼黻,所以御暴也。缛则泰过。是以檀卿刺郑声,周人伤《北里》也 。
乱曰:芳林皓干,有奇宝兮。博人通明,乐斯道兮。般衍澜漫,终不老兮。双枝间丽,貌甚好兮。八音和调,成禀受兮。善善不衰,为世保兮。绝郑之遗,离南楚兮。美风洋洋,而畅茂兮。《嘉乐》悠长,俟贤士兮。《鹿鸣》萋萋,思我友兮。安心隐志,可长久兮。

716
唐代 徐寅

以“色悴颜愁,臣同役也”为韵。
壬子岁,大雪濛濛,繁云锁空;白日光没,樵蹊脉穷。地洞冱而履不得,天飕飗而飞不通。庭兰落翠,禁树催红。安处王乃去广殿,即深宫。兽炭呀焰,狐裘御风,频谓左右曰:“寡人今日寒斯甚,曷与下民而同?”凭虚侯进言曰:“大王自恐严凝,罔忧邦国,下民将欲冻死,大王未有寒色。”王曰:“下民之理,闻之可得?”对曰:“只如负御三边,弥年不还。戍远燕岭,衣单雁山。铁甲冰彻,金刀血殷。风刮衰力,砂昏少颜。大军之生死频决,上国之英豪甚闲。今则冻平辽水,雪满萧关,此战士之寒也,王曷知其险艰?至若荷锸田里,劳乎农事。草荒而耒耜无力,地冷而身心将悴。赋役斯迫,锄耰何利?冻体斯露,疏蓑莫庇。东皋孰闵其耕耘,北阙但争其禄位。今则玄律将结,玄冬已继,此农者之寒焉,王曷知其忧愧?复有万里辞亲,求名进身。韬玉待价,燃金食贫。贺清平于四塞,冒霜霰于三秦。北户无席,冬衣有鹑。幸偶乎勋华为主,同思乎伊吕称臣。今则颛顼威至,玄冥令臻,此儒者之寒焉,王曷知其苦辛?别有苦寒之者,不能殚写;在臣说矣,恐王烦也。”
于时阳气收,阴气浮,火井灭,朔风愁。干山之冻树频折,八水之凝波水流。王乃闵征战之劳,命偃乎兵革;念农耕之苦,命蠲乎徭役;知儒者之寒,命选于宗伯。

701
明代 李东阳

若有人分衡门之下、兰渚之滨,体貌质野,意象清真。植丛菊兮十株,抚孤桐兮五弦。朝咏“结庐”诗,暮诵“归来”篇。盖慕陶靖节之为人也,遗世绝俗,自称为葛天氏之民。尔其傲睨江湖,透迤冈阪。倚秋旻而长啸,惊落景之方短。藜杖纡徐其却立,芒屩逍遥其未返。登西丘而左顾,涉东皋而右盼。时宿留以延伫,忽南山之在眼。澹秋色兮将夕,思美人兮何极!瞻孤云兮归来,与飞鸟兮俱息。慨岁华之迟暮,及草木之萧瑟。寄缅怀于太古,聊一感于山色。方其崭岩㟙崿,如斗如却;弛张廓翕,如揖如拱。飘扬兮如骤,偃蹇兮如立。倏敛藏兮既定,渺不知其所入。
当予之始遇也,伥伥皇皇,心志交驰。四顾傍徨,不暇走趋。俯仰之间,万景毕露。披襟一笑,倾盖如故。神之既交,窅窅冥冥。一尘不干,彼此志形。太虚寥寥,何物非假?随所寓托,物无不可。盖于是不知山之为山,我之为我也。
夫物有化机,相为终始。情感气应,谁之所使?出于自然,乃见真尔。锦彩之炫烂,适足以瞽吾之目;笙簧之聒杂,适足似聩吾之耳。故达人之放浪,独钟情于山水。而乐水者之动荡,又不如乐山者之静而止也。
呜呼!南山之闲闲兮,繁我之乐不可以言传。南山之默默兮,繁我之乐不可以意识。彼逆旅之相遭,岂茫茫其求索!惟物我之无间,始忘情于声色。盍反观乎吾身?决天地之充塞。彼南山兮何事?仅乃胸中之一物。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