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形式:
不限 文言文
宋代 陆游

庆元三年二月丙午,慈福有㫖:以别园赐今少师、平原郡王韩公。其地寔武林之东麓,而西湖之水汇于其下,天造地设,极湖山之美。公既受命,乃以禄锡之馀,葺为南园,因其自然,辅以雅趣。方公之始至也,前瞻却视,左顾右盻而规模定,因髙就下,通窒去蔽而物象列。奇葩美木,争效于前,清泉秀石,若顾若揖,于是飞观杰阁,虚堂广厦,上足以陈俎豆,下足以奉金石者,莫不毕备。升而髙眀显敞,如脱尘垢,入而窈窕䆳深,疑于无穷。既成,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之诗句而名之,堂最大者曰“许闲”,上为亲御翰墨以榜其颜,其射㕔曰“和容”,其台曰“寒碧”,其门曰“藏春”,其阁曰“凌风”,其积石为山曰“西湖洞天”,其潴水萟稻、为囷、为场、为牧羊牛畜鹰鹜之地曰“归耕之庄”,其他因其实而命之,名堂之名则曰“夹芳”、曰“豁望”、曰“解霞”、曰“矜春”、曰“岁寒”、曰“忘机”、曰“照香”、曰“堆锦”、曰“清芬”、曰“红香”。亭之名则曰“逺尘”、曰“幽翠”、曰“多稼”。自绍兴以来,王公将相之园林相望莫能及南园之仿佛者。
然公之志,岂在于登临游观之美哉!始曰“许闲”,终曰“归耕”,是公之志也。公之为此名,皆取于忠献王之诗,则公之志,忠献之志也。与忠献同时,功名富贵略相埒者,岂无其人,今百四五十年,其后往往寂寥无闻,而韩氏子孙,功足以铭彛鼎,被弦歌者,独相踵也。迄至于公,勤劳王家,勲在社稷,复如忠献之盛,而又谦恭抑畏,拳拳于忠献之志,不忘如此,公之子孙,又将嗣公之志而不敢忘,则韩氏之昌,将与宋无极,虽周之齐鲁,尚何加焉。或曰:“上方倚公,如济大川之舟;公虽欲遂其志,其可得乎?”是不然,上之倚公,公之自处,本自不侔,惟有此志,然后足以当上之倚,而齐忠献之名,天下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知公之勲业,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园之所以不可无述。游老病谢事,居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曰:“子为我作南园记。”游窃伏思公之门,才杰所萃也,而顾以属游者,岂谓其愚且老,又已挂冠而去,则庶几其无谀辞、无侈言,而足以道公之志欤?此游所以承公之命而不获辞也。
中大夫、直文华阁致仕、赐紫金鱼袋陆游谨记。

297
宋代 陆游
304
宋代 陆游

昔唐之亡也,天下分裂,钱氏崛起吴越之间。徒隶乘时,冠屦易位。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着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祥符中天子东封泰山,于是陆氏及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其夫人棺才漆,四会婚姻,不求大家显人 ;晚归鲁墟,旧庐一橼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太尉与边夫人方寓宦舟,见妇至,喜甚,辄置酒,银器色黑如铁,果醢数种,酒三行而已。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 ;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父子兄弟相从,居于鲁墟,葬于九里,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乾道四年五月十三日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游谨书。

1040
宋代 陆游

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73
宋代 陆游

七月
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八月
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二十一日。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九月
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54
宋代 蔡襄

宋蔡襄撰。是编为阁中荔枝而作,凡七篇。其一原本始,其二标尤异,其三志贾鬻,其四明服食,其五慎护养,其六时法制,其七别种类。尝手写刻之,今尚有石本传于世,亦载所著《端明集》中。末有嘉祐四年岁次己亥秋八月二十日莆阳蔡襄述十九字,而此本无之。按其年月,盖自福州移知泉州时也。荔枝之有谱自襄始,叙述特详,词亦雅洁。而王世贞《四部稿》乃谓白乐天、苏子瞻为荔枝传神,君谟不及,是未知诗歌可极意形容,谱录则惟求记实。文章有体,词赋与谱录殊也。襄诗篇中屡咏及荔枝,刘克庄《后村诗话》谓四月池上一首,荔枝才似小青梅句,即谱中之火山。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一首,綘衣仙子过中元句,即谱中之中元红。谢宋评事一首,兵锋却后知神物句,即谱中之宋公荔枝。盖刘亦闽人,故能解其所指,知其体物之工。洪迈《容斋随笔》又谓方氏有树结实数千颗,欲重其名,以二百颗送蔡忠惠,绐以常岁所产止此。蔡为目之曰方家红,著之于谱。自后华实虽极繁茂,逮至成熟所,存未尝越二百,遂成语识云云。其事太诞,不近理,殆好事者谬造斯言,然亦足见当时贵重此谱,故有此附会矣。
第一:
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司马相如赋上林云:“答遝离支,盖夸言之无有”是也。东京、交阯七郡贡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和帝诏太官省之。魏文帝有“西域蒲桃”之比,世讥其缪论。岂当时南北断隔,所拟出于传闻耶?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歳命驿致。时之词人多所称咏。张九龄赋之,以托意白居易刺忠州。既形于诗,又图而序之,虽仿佛颜色,而甘滋之胜莫能著也。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馀,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是生荔枝中国未始见之也。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州郡与蘷梓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寂寥无纪。将尤异之物昔所未有乎?盖亦有之而未始遇乎人也。予家莆阳,再临泉、福二郡,十年往还,道由乡国,每得其尤者,命工写生。稡集既多,因而题目,以为倡始。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濒岩险之逺,而能名彻上京,外被重译,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髙寒,不堪移殖,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卢橘、江橙之右,少发光采,此所以为之叹惜而不可不述也。
第二:
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唯种荔枝。当其熟时,虽有他果不复见省。尤重陈紫,富室大家歳或不尝,虽别品千计不为满意。陈氏欲采摘,必先闭户,隔墙入钱,度钱与之,得者自以为幸,不敢较其直之多少也。今列陈紫之所长以例众品:其树晩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逺,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毋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过甘与淡,失味之中,唯陈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凡荔枝皮膜形色一有类陈紫,则已为中品。若夫厚皮尖刺,肌理黄色,附核而赤,食之有查,食已而涩,虽无酢味,自亦下等矣。
第三:
福州种殖最多。延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城中越山,当州署之北,郁为林麓。暑雨初霁,晩日照曜,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非名画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观揽之胜无与为比。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劵,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歳之出不知几千万亿。而乡人得饫食者,盖鲜以其断林鬻之也。品目至众,唯江家绿为州之第一。
第四:
荔枝食之有益于人。《列仙传》称:“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本草》亦列其功:“葛洪云:‘蠲渴补髓’。”所以唐羌疏曰:“未必延年益寿。”盖云虽有其传,岂果能哉?亦谏止之词也。或以其性热。人有日啖千颗,未尝为疾。即少觉热,以蜜浆解之。其木坚理难老,今有三百歳者,枝叶繁茂,生结不息,此亦其验也。
第五:
初种畏寒,方五六年,深冬覆之以护霜霰。福州之西三舎曰水口,地少加寒已不可殖。大略其花春生,蔌蔌然白色其色,多少在风雨时与不时也。有间歳生者,谓之歇枝;有仍歳生者,半生半歇也。春雨之际,傍生新叶,其色红白。六七月时,色已变绿,此明年开花者也。今年实者,明年歇枝也。最忌麝香,或遇之花实尽落。其熟未经采摘,虫鸟皆不敢近;或已取之,蝙蝠蜂蚁争来蠹食。园家有名树,旁植四柱小楼,夜栖其上,以警盗者。又破竹五七尺,揺之答答然,以逼蝙蝠之属。
第六:
红盐之法:民间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虫。修贡与商人皆便之,然绝无正味。白晒者,正尔烈日干之,以核坚为止。畜之瓮中密封百日,谓之出汗。去汗耐乆,不然逾歳壊矣。福州旧贡红盐、蜜煎二种。庆历初,太官问歳进之状,知州事沈邈以道“逺不可致,减红盐之数而増白晒”者,兼令漳、泉二郡亦均贡焉。蜜煎:剥生荔枝,笮去其浆,然后蜜煮之。予前知福州,用晒及半干者为煎,色黄白而味美可爱,其费荔枝减常歳十之六七。然修贡者皆取于民,后之主吏利其多取以责赂,晒煎之法不行矣。
第七:
〈(陈紫已下十二品有等次,虎皮已下二十品无等次)〉
陈紫
因治居第、平窊坎而树之,或云厥土肥沃之致。今传其种子者皆择善壤,终莫能及。是亦赋生之异也。
江绿
大较类陈紫而差大,独香薄而味少淡,故以次之。其树已卖叶氏,而民间犹以为江家绿云。
方家红
可径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拟。歳生一二百颗,人罕得之。方氏子名蓁,今为大理寺丞。
游家紫
出名十年,种自陈紫,实大过之。
小陈紫
其树去陈紫数十歩。初一家并种之,及其成也差小,又时有核者,因而得名。其家别居,二紫亦分属东西陈焉。
宋公荔枝
树极髙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宋氏。世传其树已三百歳,旧属王氏。黄巢兵过欲斧薪之,王氏媪抱树号泣求与树偕死,贼怜之不伐。宋公名諴。公者,老人之称。年馀八十,子孙皆仕宦。
蓝家红
泉州为第一。蓝氏兄弟,圭为太常博士,丞为尚书都官员外郎。
周家红
独立兴化军三十年后生益奇,声名乃损,然亦不失为上等。
何家红
出漳州何氏,世为牙校。尝有郡将全树买之,树在舎后将熟,其子日领卒数十人穿其堂房,乃至树所。其来无时举家伏藏,欲即伐去而不忍,今犹存焉。
法石白
出泉州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于蓝家红。
绿核
颇类江绿,色丹而小。荔枝皆紫核,此以绿见异。出福州。
圆丁香
丁香荔枝皆旁蒂,大而下锐。此种体圆,与味皆胜。
虎皮
虎皮者,红色绝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于福州东山大乘寺见之,不知其出处。
牛心
牛心者,以状言之。长二寸馀,皮厚肉涩,福州唯有一株。每歳贡干荔枝皆调于民,主吏常以牛心为凖,民倍直购之以输。予尝黜而不用。
玳瑁红
荔枝上有黒点,踈密如玳瑁斑,福州城东有之。
硫黄
颜色正黄而刺微红,亦小荔枝以色名之也。
朱柿
色如柿红而扁大,亦云朴柿,出福州。
蒲桃荔枝
穗生一朵至一二百,将熟多破裂。凡荔枝每颗一梗,长三五寸,附于枝。此等附枝而生,乐天所谓“朵如蒲桃”者正谓是也。其品殊下。
蚶壳
蚶壳者,壳为深渠,如瓦屋焉。
龙牙
龙牙者,荔枝之变怪者。其壳红,可长三四寸,弯曲如爪牙而无瓤核。全树忽变非常有也,兴化军转运司厅事之西尝见之。
水荔枝
浆多而淡,食之蠲渴。荔枝宜依山或平陆,有近水田者,清泉流溉,其味遂尔。出兴化军。
蜜荔枝
纯甘如蜜,是谓过甘,失味之中。
丁香荔枝
核如小丁香树,病或有之,亦谓之?核皆小实也。
大丁香
出福州天庆观,厚壳紫色,瓤多而味微涩。
双髻小荔枝
每朵数十,皆并蒂双头,因以目之。
真珠
剖之纯瓤圆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于此。
十八娘荔枝
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其冢今在城东报国院,冢旁犹有此树云。
将军荔枝
五代间有为此官者种之,后人以其官号其树,而失其姓名之传,出福州。
钗头
颗红而小,可间妇人女子簪翘之侧,故特贵之。
粉红
粉红者,荔枝多深红而色浅者为异,谓如傅朱粉之饰,故曰粉红。
中元红
荔枝将绝才熟,以晩重于时。予尝七月二十四日得之。
火山
本出广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穗生梗如枇杷,闽中近亦有之。
右三十二品,言姓氏尤其著者也,言州郡记所出也。不言姓氏、州郡,四郡或皆有也。

471
宋代 蔡襄

宋蔡襄撰。襄,莆田人,仁宗赐字曰君谟,仕至端明殿学士,谥忠惠。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乃其皇祐中为右正言修起居注时所进,前后皆有襄自序。前序称“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后序则治平元年勒石时作也。分上、下二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皆所谓烹试之法。《通考》载之作《试茶录》,然考襄二序,俱自称《茶录》,石本亦作《茶录》,则“试”字为误增,明矣。费衮《梁谿漫志》载有陈东此书跋曰:“余闻之先生长者,君谟初为闽漕,出意造密云小团为贡物,富郑公闻之,叹曰:‘此仆妾爱其主之事耳,不意君谟亦复为此!’余时为儿,闻此语亦知感慕。及见《茶录》石本,惜君谟不移此笔书《旅獒》一篇以进”云云。案《北苑贡茶录》称,太平兴国中,特制龙凤模造团茶,则团茶乃正供之土贡。《苕溪渔隐丛话》称,北苑官焙,漕司岁贡为上,则造茶乃转运使之职掌,襄特精其制,是亦修举官政之一端。东所述富弼之言,未免操之已蹙。《群芳谱》亦载是语,而以为出自欧阳修。观修所作《龙茶录》后序,即述襄造小团茶事,无一贬词,知其语出于依托,安知富弼之言不出依托耶?此殆皆因苏轼诗中有“前丁后蔡……致养口体”之语,而附会其说,非事实也。况造茶是庆历中事,进《录》是皇祐中事,襄本闽人,不过文人好事,夸饰土产之结习,必欲加以深文,则钱惟演之贡姚黄花亦为轼诗所讥,欧阳修作《牡丹谱》,将并责以惜不移此笔注《大学》、《中庸》乎?东所云云,所谓言之有故,执之成理,而实非通方之论者也。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仅序。
上篇 论茶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


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
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
凡欲点茶。先须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下篇 论器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
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鉎,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后序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屡承天问,以建安贡茶并所以试茶之状。臣谓论茶虽禁中语,无事于密,造茶录二篇上进。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稿,不复能记。知怀安县樊纪购得之,遂以刊勒行于好事者,然多外谬。臣追念先帝顾遇之恩,揽本流涕,辄加正定,书之于石,以永其传。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六日,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

701
宋代 黄庭坚

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雄到也。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467
宋代 苏辙

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其地介于淮海之间,风俗朴陋,四方宾客不至。受命之岁,承大旱之余孽,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日不遑给。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以告辙曰:“此将何以名之?”辙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安于其所而已。其乐不相及也,而台则尽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因为之赋以告曰:
东海之滨,日气所先。
岿高台之陵空兮,溢晨景之絜鲜。
幸氛翳之收霁兮,逮朋友之燕闲。
舒堙郁以延望兮,放远目于山川。
设金罍与玉斝兮,清醪洁其如泉。
奏丝竹之愤怒兮,声激越而眇绵。
下仰望而不闻兮,微风过而激天。
曾陟降之几何兮,弃溷浊乎人间。
倚轩楹以长啸兮,袂轻举而飞翻。
极千里于一瞬兮,寄无尽于云烟。
前陵阜之汹涌兮,后平野之湠漫。
乔木蔚其蓁蓁兮,兴亡忽乎满前。
怀故国于天末兮,限东西之险艰。
飞鸿往而莫及兮,落日耿其夕躔。
嗟人生之漂摇兮,寄流枿于海壖。
苟所遇而皆得兮,遑既择而后安。
彼世俗之私已兮,每自予于曲全。
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
诚达观之无不可兮,又何有于忧患。
顾游宦之迫隘兮,常勤苦以终年。
盍求乐于一醉兮,灭膏火之焚煎。
虽昼日其犹未足兮,俟明月乎林端。
纷既醉而相命兮,霜凝磴而跰?。
马踯躅而号鸣兮,左右翼而不能鞍。
各云散于城邑兮,徂清夜之既阑。
惟所往而乐易兮,此其所以为超然者邪。

452